职工医保改革后个人账户的资金变少了?钱都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23-02-21 13:04:40 文章作者:理财教育网

近日,广东、湖北、四川等省份实施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明确开展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按规定报销参保人普通门诊费用,并同步调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计入办法。不少当地职工医保参保人反映,计入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担心影响医保待遇。

为什么要进行职工医保改革?个人账户的资金去哪里了呢?又是否会“吃亏”,影响自己的医保待遇呢?针对以下问题,小编一一整理了回答。

01

个人账户的钱流进了统筹基金?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组成。



图片来源 | AFP金融理财师课程截图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包含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两部分。

统筹基金:主要用于看病报销,如住院、门急诊、门诊慢性病或特殊病等医疗费用的报销;我们常说的医保报销,就是用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统筹账户里的资金来支付。

个人账户:主要用于医保报销之外的费用支出,如在定点药店买药、门诊看病、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注意,个人账户中的钱无法进行提现。

简单来说,统筹基金用来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而个人账户用来保障门诊小病。

在特定历史时期,这一制度帮助我们从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向社会保险制度过渡起到了推动作用,但随着基本医保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一制度也出现了一定局限性。

比如,对于退休群众或患病人群而言,由于经常出入医院看诊,个人账户中的钱很快就会花光,门诊个人自费负担重;而对于健康状况较好的年轻人以及健康人群而言,个人账户中的大量资金都会“趴”在账户上沉睡。也就出现了参保职工“有病不够花,没病用不了”的情况。

而此次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就是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优化资金结构,让个人账户中减少的钱进入了统筹基金这个“大池子”。

02

医保待遇会受影响吗?

医保个人账户计入的“钱”变少并不意味着参保职工医保待遇的降低或损失。

在AFP金融理财师课程的员工福利与退休规划章节,我们就曾详细介绍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好处。



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提供更多保障服务:改革后,把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发病、常见病等之前门诊不报销的疾病也纳入到了医保统筹基金的报销范围,补齐了保障短板。而且对于门诊需求多的患病人群而言,个人实际支付金额下降,可以有效减轻普通门诊就诊费用负担,获益远超个人账户减计额。

改进个人账户计入方法,优化资金结构:改革并未新增单位及个人的缴费负担,同时保留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设置和部分功能,可以继续发挥个人账户的积累作用。当期个人账户计入减少,但在远期却能够通过统筹基金互助共济,保障更加充分。

规范并扩大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享受家庭共济:此前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只可用于本人的医疗费用,改革后可以家庭共济,除本人外,个人账户资金也可以用于支付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就医自付的医疗费用,保障范围更大。

我们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湖北广电融媒体曾在报道中举例,退休职工周先生因患脑梗在三甲医院治疗,一年门诊花费为7150元,在未改革前,因当地没有门诊统筹政策,在门诊看病无法享受报销,这部分费用需周先生自己承担;改革后,虽然周先生个人账户每年会少划入1404元,但按照退休职工门诊报销起付线500元和最高报销金额4000元计算,周先生剩余的7150-500=6650元是可以报销的部分,报销比例按照三甲医院退休员工标准为60%,计算得知报销金额为6650*60%=3990元。

也就是说,虽然每年个人账户少划入1404元,却可以报销3990元,周先生的实际个人医疗开销减少了2586元,即享受的待遇多了2586元。

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在不另外筹资、不新增缴费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和优化了医保的使用效率和结构,能够更大范围地解决公众医疗需求,有效增强社会互助共济。

理财师说:医保能够承担疾病风险,有效降低医疗支出费用,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是重要的财务组成部分。理财师在工作中要明确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及时了解医保政策改革的内容和原因,帮助客户更合理地认识与使用医保。

以上就是“职工医保改革后个人账户的资金变少了?钱都去哪儿了?”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个人专业理财工具
  • 热门证书盘点

  • 家庭财务报表

  • 52周存钱计划

  • 常用金融网站

  • 还款计划

  • 风险测试

京ICP备07501411号 | 京ICP证07059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567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第五象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