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丨中青年等未老人群应该如何备老?

发布时间:2025-04-23 09:52:40 文章作者:理财教育网

养老话题常谈常新。相对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诸如抱团养老、社区养老、旅居养老等新兴养老观念不断在更具包容心态的年轻人群中崛起。反观50/60/70年代出生,正处于养老和备老阶段的人群,则更倾向于居家养老。

无论哪个阶段的人群都希望自己的老年生活是有质量的,无论选择哪一种养老方式都是为了更舒心的养老生活。因此,谈养老,更多的是谈如何储备足够的养老资产让自己过上向往的老年生活。

- 大势所趋,积极树立备老意识

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提“备老”概念。从制度层面上来说,养老财务规划正式成为中青年群体需要未雨绸缪、慎重考虑的问题。

第一支柱给付水平不足。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约45%,低于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的养老金替代率55%的“警戒线”。

图片来源丨ReFi养老财务规划顾问课程

第二支柱覆盖面相对窄。单位主导的企业/职业年金覆盖率低,除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外,大部分企业职工没有企业或职业年金。

第三支柱需要引起重视。个人养老金、商业保险等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打自愿参与,满足个性化养老需求。

- 青年、中年、老年,不同群体的养老投资差异

除了出生即在罗马的极少数人之外,绝大多数人无法短时间内财务自由。普罗大众往往是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循序渐进的积累一定的财富。因此,从决定备老的那一刻开始,就要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群养老投资特点,审慎抉择。

一般情况下,处于青中年阶段的人群进行养老投资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投资来积累财富。这个阶段的投资者可以承受较高的风险,通常追求资本的最大化增长。

对于临退休的人群来说,养老投资更加侧重保值。随着收入的稳定性降低,投资策略应从追求高收益逐渐转向已积累资产的保值。

图片来源丨ReFi养老财务规划顾问课程

然而,对于退休后人群,投资者需要依赖之前积累的资产和投资收入维持生活。投资者理应更加侧重通过合理的资产管理,让退休期间拥有足够且可持续的现金流,确保资产能够支持整个老年生活。

- 未雨绸缪,养老投资要趁早

当今社会,赡养父母、养儿育女、车贷房贷、衣食住行等必要开支都需要排在养老资产储备的前面。对普通人来说,想要过上体面的老年生活,进行合理的养老投资成为不得不提前考虑的人生大事。

相比其他投资,养老投资有其独特属性。一方面,养老投资需要持续性的资金流入,退休前每年的收支结余都要有一部分流入补充养老资产。另一方面,养老投资还面临着较为复杂的风险,养老资产不但需要面临投资、利率、通货膨胀等市场风险,还面临着收入下降、意外发生、罹患疾病、寿命延长等个人风险。

随着现代社会生育子女晚、成本高、数量少的情况普遍,养老也越来越难以在家庭或家族内部实现代际平衡。而对于个人来说,养老又是每个人必须考虑的终身大事,加之养老投资的时间跨度也相对较长,有意识、有准备、有步骤的提早规划,才能更坦然、更自如地面对如期而至的岁月漫长。

免责声明:文中观点和看法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以上就是“建议收藏丨中青年等未老人群应该如何备老?”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个人专业理财工具
  • 热门证书盘点

  • 家庭财务报表

  • 52周存钱计划

  • 常用金融网站

  • 还款计划

  • 风险测试

京ICP备07501411号 | 京ICP证07059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567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第五象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