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再操刀万亿买断式逆回购,利好还是利空?
6月5日,央行首次打破月末公告惯例,发布公告称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引发市场关注。
什么是逆回购?有什么特征和作用?逆回购会是市场的强心针吗?
一、定义
央行逆回购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这些证券卖还给一级交易商的短期交易行为。
逆回购中的交易商主要是大型商业银行;有价证券通常是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约定期间一般是7天、14天、28天等短期时间段。
大白话解释:央妈把钱短期借给银行,银行用优质证券作为质押。到期后,银行还钱付息,同时拿回质押的证券。
二、特征
逆回购是央行最常用的公开市场操作之一,是其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手段。
(1) 短期:通过逆回购操作,央行向银行体系注入短期资金,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逆回购的期限通常很短,最常见的是7天,这也决定了其调节的是短期流动性。
(2) 频繁:逆回购是央行进行日常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工具,操作非常频繁,几乎每个工作日都可能进行,以平滑市场资金面的短期波动。
(3) 质押:在逆回购操作中,商业银行需要提供合格的债券作为质押品,才能获得央行的资金,以此降低央行的信用风险。
(4) 精准:央行可以通过调整逆回购操作的规模、期限和利率,灵活、精准地调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和短期资金成本。
(5) 回笼:逆回购操作到期时,资金会连同利息自动从银行体系流回央行,实现流动性的回笼。央行通过续作或不续作来调控流动性松紧。
三、作用
本质上来说,逆回购是央行用来调节市场的短期常规操作,直接影响的是银行体系资金的流动性。
(1) 增加市场流动性。操作当日,银行获得央行投放的资金,超额准备金增加,市场资金面趋于宽松。而在季末、年末、缴税高峰期等资金紧张时刻,央行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可以有效缓解“钱荒”压力,稳定市场预期。
(2) 引导短期市场利率。央行进行逆回购操作时设定的逆回购利率直接表明了央行对短期资金成本的引导意图,是市场利率体系的重要基准。
(3) 影响基础货币。逆回购操作直接增加银行体系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即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
(4) 精细化流动性管理。央行采用特定形式的逆回购(如买断式逆回购)可增强跨期调节能力,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准度。
四、影响
央行逆回购操作的根本是通过对银行短期资金的影响,来达到调节资本市场的目的。通常市场利率会围绕央行逆回购利率波动,抬升或降低银行从央行获取资金的边际成本,进而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拆借成本也会受到影响,再传导至更广泛的金融市场。
(1) 货币政策信号。逆回购操作量的变化能够清晰传递央行对当前流动性状况的判断和控制意图。而逆回购利率的变动则是央行货币政策变化趋势的直接信号之一。
(2) 提升市场活跃度。央行逆回购让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增加,资金成本趋于下行,市场的交投活跃度得到提升。对于债券市场,流动性改善,逆回购利率稳定直接利好短期债券;同时也会改善市场风险偏好,提振中长期债券的交易情绪。
(3) 间接影响股市。银行流动性充裕,部分资金流入股市,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市场利率下行也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改善盈利预期。货币政策宽松信号能提振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对流动性敏感的版块是利好。
关于逆回购,我们不仅要关注央行是否操作,还要关注操作的净投放量、利率变化、操作期间等,以便从中挖掘央行真正的政策意图。正确理解逆回购操作,是把握中国金融市场动态和央行政策走向的关键。
免责声明:文中看法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以上就是“央行再操刀万亿买断式逆回购,利好还是利空?”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