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保只是保底,真正养老靠什么?两大问题不容回避
七月底,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向社会发布了2024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概况。《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3.1亿,占总人口的22.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2亿,占总人口的15.6%。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2.8%。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0岁。
我国老龄化进程不仅基数大,而且还在不断提速。未来十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每年净增将超过1000万人。在这一背景下,养老已成为全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议题。其中尤其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两大现实问题:一是失能老人的照护,二是个人养老资金的储备。
一、失能照护问题
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或因年龄增长机能衰退,或因疾病缠身失去自理能力。根据民政部相关数据,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占全体老年人的11.6%。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失能不仅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往往导致整个家庭背负沉重的照护压力。聘请专业护理人员费用高昂,而由子女亲自照料则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很难兼顾工作与家庭,因此常出现“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局。
正因如此,失能风险应成为每个人养老规划中的核心考量之一。
二、养老储备问题
目前大多数老年人依赖基本养老保险(社保)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然而,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不断加深、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的背景下,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压力日增——领取养老金的人群持续扩大,而缴纳养老保险的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这意味着未来社保只能起到“托底”作用,若要维持退休后的生活品质,个人必须提前进行专项资金储备。
三、如何摆脱困境
01针对失能风险
可考虑投保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其理赔触发条件一般与被保险人的自理能力挂钩,例如当被保险人无法独立完成穿衣、进食、移动等日常活动中的若干项时,即可申请理赔。
除了提供失能状态下的经济补偿,商业长护险还往往兼具财富管理功能。例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增额终身护理保险,其有效保额按固定利率复利增长。还支持减保取现或保单贷款,可在急需资金时提供流动性。
02针对养老储备
养老年金保险是一种典型解决方案。这类保险具备以下几项优势:一是安全可靠,合同明确约定领取时间、金额与方式,受法律法规严格保护;二是能够锁定长期利率,帮助投保人提前规避利率下行风险,实现资金的复利增值,现金价值写入合同,具有高度确定性;三是可提供终身持续的养老金流入,只要被保险人健在,即可按期领取,有效弥补退休后收入来源的不足,防范“人还在,钱没了”的长寿风险。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每个人对晚年生活的朴素愿望。面对日益紧迫的老龄化趋势,唯有尽早规划、理性部署,才能更从容地迎接老年阶段,真正实现有品质、有尊严的养老生活。
免责声明:文中看法和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以上就是“社保只是保底,真正养老靠什么?两大问题不容回避”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